2024年9月13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签署主席令,授予15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致敬功勋模范,弘扬英雄精神,在全社会激发出澎湃的爱国主义热情。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下,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厚植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让爱国主义这面壮丽旗帜在神州大地高高飘扬。
历久弥新:“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015年12月30日,爱国主义相关议题进入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课堂。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对爱国主义的重视一以贯之,思考由来已久。
童年时,母亲带着习近平,到新华书店买《岳飞传》等小人书。回来之后,就给他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后来回忆:“我说,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我母亲说,是疼,但心里铭记住了。‘精忠报国’四个字,我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
跨越半个世纪,从沟壑纵横的陕北高原一路走来,习近平总书记的目光始终望向人民,心中所思始终是“国之大者”。何为精忠报国,何为家国情怀,总书记作出了最好的示范。
2019年3月22日,习近平主席会见时任意大利众议长的菲科。面对当选国家主席时是什么心情的提问,习近平主席的回答饱含如火赤诚:“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以身作则践行,旗帜鲜明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将爱国主义置于重要位置,传承爱国主义传统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时代价值,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治国理政和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追根溯源,探寻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基因。
“历史深刻表明,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2019年4月30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回望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在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脐带”。
习近平总书记注重从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和独特的历史文化土壤中汲取思想精华,让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焕发新的生机。
9月25日,“祝福祖国”巨型花篮亮相北京天安门广场。花篮顶高18米,以喜庆的蔬果花篮为主景,篮内除传统的牡丹花、月季花等花卉外,首次选取了分别寓意福禄吉祥、喜庆丰收、红红火火的葫芦、南瓜、辣椒等蔬果,体现“蔬果飘香、繁花似锦”。篮体南侧书写“祝福祖国”、“1949—2024”字样,篮体北侧书写“普天同庆”、“1949—2024”字样。花坛底部直径45米,为如意图案,寓意吉祥如意、国泰民安。图为当日拍摄的“祝福祖国”巨型花篮。
无论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所呈现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中所彰显的报国情怀,还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体现的献身精神……这些“以全部热情为祖国放歌抒怀”的名言警句,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深刻彰显,习近平总书记念之倡之,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启迪新时代中国青年“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回顾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号召“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总结伟大抗战精神,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作为重要内涵,视之为“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深刻指出。
在一个国家和社会的价值体系中,核心价值观居于主导地位,具有引领性。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爱国主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赋予爱国主义新的深刻内涵。
——着眼当下,阐明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孙中山先生曾指出,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习近平总书记一语中的。
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中国共产党100多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是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也是中国人民践行爱国主义的胜利果实。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
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引下,爱国主义与爱党、爱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实现深度融合,把国家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当代中国,弘扬爱国主义就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必须长期坚持,不可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不可动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必须长期坚持,不可动摇。”
——瞄准重点,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
20世纪50年代,翻身得解放的新疆于田县农民库尔班·吐鲁木“骑着毛驴上北京”的故事在神州大地传为佳话。
“库尔班·吐鲁木是新疆各族人民的优秀代表,我小时候就听说过他爱党爱国的故事,让人十分感动。”2017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库尔班·吐鲁木的长女托乎提汗·库尔班回信,希望库尔班全家“同乡亲们一道,做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模范,促进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202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希望你们发扬先辈光荣传统,更好续写誓词碑故事,让民族团结的佳话代代相传”。
纵观中华民族历史,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是维系神州大地上各个民族团结统一的重要力量。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弘扬爱国主义的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加强民族工作,总书记强调“坚持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明确宗教工作方向,总书记要求“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总书记提出“坚定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视爱国主义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为筑牢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凝心铸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
“我们常讲,做人要有气节、要有人格。气节也好,人格也好,爱国是第一位的。”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深情叮咛。
对祖国的热爱,源自一个人的自然情感,也需要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予以滋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显著成效。
——完善顶层设计,强化制度保障。
2019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这份近万字的纲要详细阐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内容、群体对象、载体手段等,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提供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爱国主义教育的顶层设计不断加强,制度体系逐步完善,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爱国奉献作为个人品德主要内容之一,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以法治护航爱国主义教育走深走实,再到将爱国的要求体现到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团体章程等的制定完善中……一系列制度规范为常态化、长效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制度引导。
从把爱国主义教育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到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再到建立爱国主义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愈发健全的工作格局和工作机制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持续走深走实。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图为2024年5月30日,临近“六一”国际儿童节,河北省石家庄晋州市实验小学的学生在表演大合唱。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和各类群众性主题活动组织机制。
爱国主义教育工作逐步实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规可守,助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成为时代强音。
——聚焦青少年群体,面向全体人民。
2019年1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视察。
濠江中学有着悠久的爱国传统。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任校长杜岚带领学校师生在校园升起了澳门第一面五星红旗。
2019年5月,孩子们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浓浓的家国情怀、爱国主义精神跃然纸上。总书记很受感动,给孩子们回信时就想着去学校看看。在信中,总书记叮嘱孩子们“传承好爱国爱澳优良传统”,“长大后为建设澳门、振兴中华多作贡献”。回信仅半年多后,正在澳门视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应约而来。此次视察中,总书记高度肯定澳门同胞的爱国情怀,对进一步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提出要求。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有机融入爱国主义故事等鲜活素材;结合青少年兴趣点和接受习惯,优化爱国主义文化作品供给……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孩子们的心灵深处。
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必须突出教育的普遍性。针对各类群体特性,爱国主义教育层次维度不断丰富。
科研工作者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攀登科学高峰;老师们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文艺工作者努力“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以深入人心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各行各业的人们秉持爱国之心,将小我融入大我之中,在各自的岗位上挥洒汗水,在各个领域作出不平凡的贡献。
——丰富实践载体,加强阵地建设。
江苏盐城市,新四军纪念馆里,一张张照片、一份份史料、一件件文物,诉说着新四军浴血奋战的光荣历史。2023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参观,不时驻足察看,同大家交流。“这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总书记深刻指出。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有新内容、新途径,也要有丰富的实践载体。
一处处红色地标成为赓续红色基因的“讲台”,一个个特殊的纪念日成为国人集体记忆的坐标,一回回同升一面旗、同唱一首歌增强国家意识和集体观念……
不断丰富的实践载体,是爱国主义教育在新时代扬帆起航的坚实地基,是推动爱国主义成为亿万群众心之所系、行之所向的关键阵地。
——营造浓厚氛围,打造更强“磁场”。
2024年9月29日,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再次见证荣耀时刻: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热烈庄重的气氛中,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以最高规格褒奖英雄模范。
自力更生、勇攀高峰的“人民科学家”赵忠贤,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人民教育家”黄大年,坚守高原、为国护边的“人民卫士”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他们的名字镌刻在时代的丰碑上,他们的事迹感动亿万同胞。
英雄模范先进事迹广为传唱,引导人们把敬仰和感动转化为干事创业、精忠报国的实际行动;爱国主义宣传报道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推动爱国之情进一步感染人激励人……
爱国氛围浓烈厚重,家国情怀厚植于心。在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下,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更为丰富、形式更为多样、效果更为显著。爱国主义正气之歌在大江南北不断唱响,成为新时代的最强音。
同心奔赴:“只要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就能在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拼搏中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
爱国,是驱动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的强劲引擎,是引领中华儿女砥砺前行的壮丽旗帜。
拳拳爱国心,殷殷奋斗志。踏上新征程,唯有继续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方能进一步凝聚起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国运兴则体育兴、国家强则体育强。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勇夺40枚金牌、91枚奖牌,创造了我国境外参加夏季奥运会历史最好成绩,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图为2024年7月26日,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乒乓球选手马龙在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前挥舞国旗。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突出时代特点,走好中国式现代化强国之路。
“衡山西,岳麓东,城南讲学峙其中。”秋高气爽时节,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的学子们唱起校歌,又迎来充满希望的新学期。
近代以来,这所“千年学府、百年师范”,发扬“以传斯道而济斯民”的教育传统,毛泽东等一大批进步青年在此立下报国之志,投身时代洪流。
2024年3月18日,绵绵春雨中,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调研。重温历史,谈及当前时代重任,总书记叮嘱要教育引导学生“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努力成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爱国,不是口号,而是一种情怀和担当,深藏在民族复兴的梦想中。
新时代之初,习近平总书记以“中国梦”开篇,擘画民族复兴蓝图,在中华大地引发强烈共鸣和广泛认同。党的二十大吹响“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军号角,进一步为亿万中华儿女指明强国报国之路。
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是当前践行爱国主义的必然要求。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然而,前进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然会遇到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重大风险挑战、艰难险阻。
面对日益多样化的利益诉求,爱国主义最能增进共识、促进团结;破解改革发展稳定、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难题,爱国主义最能激发勇于斗争、把握主动的精神力量;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爱国主义是我们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的重要精神武器。
新征程上,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引导人们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团结奋进、实干报国。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宝鸡,古称陈仓,孕育了周秦文化,以“青铜器之乡”闻名于世。2024年9月10日,这里迎来了前来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
伫立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镇院之宝何尊前,习近平总书记久久凝思。何尊铭文有“宅兹中国”一词,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录。数千年来,“中国”二字与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的文明相连,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自信、自豪的源头。
习近平总书记感慨:“中华文明五千年,还要进一步挖掘,深入研究、阐释它的内涵和精神,宣传好其中蕴含的伟大智慧,从而让大家更加尊崇热爱,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
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在要求。
北京中轴线上,传统建筑与现代城市景观相互融合,映射出一座古都的历史与新韵;西安大唐不夜城,年轻的游客们身着传统服饰与“李白”对诗,同“狄仁杰”闲话;博物馆里,各地游客远道而来,共赴穿越历史的文博盛宴……“何以中国”的答案在人们心中愈发清晰,“未来中国”新的文化胜景正在谱写。
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诞生于硝烟之中的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文化,爱国主义是其深沉底色。
中共一大会址前游人如织,革命圣地延安红色旅游不断升温,一处处红色圣地成为人们重温初心的生动课堂;烈士陵园里总有年轻人自发祭奠,一个个英雄的名字在人们心中长久铭记;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掀起观剧热潮,经典老歌《英雄赞歌》依然风靡全国,一部部红色文艺作品经典不朽、深入人心……
新征程上,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锲而不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中国人民对塞尔维亚素来怀有特殊友好感情,南斯拉夫电影《桥》、歌曲《啊,朋友再见》在中国广为流传,激荡着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反法西斯精神,也伴我度过了青年时代。”2024年5月,在塞尔维亚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这样说。
爱国主义是世界各国人民共有的情感,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各国人民共同的愿望。
从“一带一路”架起联通世界的桥梁,到全球发展倡议唱响合作共赢的主旋律,再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汇聚起共建美好世界的强大合力……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对表“北京时间”、倾听“中国声音”、认可“中国方案”。“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成为更多人的共识。
新征程上,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起来,既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也要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愿以寸心寄神州,且将岁月赠山河。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80多年前,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提出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
穿越历史的烟云,迈向民族复兴的光明未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豪迈宣示掷地有声:“这三个问题是历史之问,更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我们要一代一代问下去、答下去!”
(作者为新华社记者,执笔:高蕾 王子铭 孙少龙)
下一条:共同谱写人民共和国更加绚丽精彩的新篇章